(特約記者 黃祺茗 邱明 楊智森)春節過后,中油技服早謀劃、早部署、早動員,全面啟動國內生產組織工作,吹響服務保障增儲上產沖鋒號。截至2月19日,中油技服國內動用作業鉆機740余部,動用率76%,鉆井進尺同比提升42%,為服務保障集團公司勘探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集團公司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,要求大力推進高效勘探、效益開發,加快提升油氣資源高效供給能力,當好能源保供“頂梁柱”。開局即沖刺,為加快增儲上產,油氣田企業和技服企業積極響應、快速啟動。
面對艱巨的保障任務,中油技服堅決踐行“一體兩面”使命,深入貫徹“四三”方略,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,把全面保障油氣田勘探開發增儲上產作為首要任務,提前謀劃部署,加強溝通對接,強化資源統籌協調,積極推進復工復產,提升服務能力再上新臺階。
持續開展提速提效工作,最大程度發揮現有裝備、隊伍資源效能。頁巖氣井和深井分別提速超20%和15%。各技服企業迅速行動,預計2月底所有鉆機將全面復工。大慶鉆探保持“拉滿弓、繃緊弦”的狀態,已有128部鉆機投入生產運行,累計完井299口。中油海工14座海洋平臺投入生產,累計鉆井進尺突破7萬米,其中中油海18平臺和中油海21平臺月度進尺均突破1萬米。
大力整合資源,充分發揮重點地區協調機構的作用。中油技服圍繞準噶爾、塔里木、川渝、長慶、古龍等重點上產區域勘探開發部署,與油氣田企業交流對接,做好資源調配、生產組織、工廠化作業等工作。長城鉆探、川慶鉆探等企業加強與油氣田企業對接,推動各項生產工作落地,確保全面高效啟動。
強化科技攻關,深化數字化轉型。中油技服創新技術服務,提升保障質量,著力打造物探、深井水平井和壓裂領域技術“三把利劍”。針對不同地區、不同地質情況,強化地質與工程一體化研究,優化設計參數,優選施工工藝,全年力爭再打造數字化鉆井隊200支以上,數字化壓裂隊16支以上。中油測井應用國產CNPC-IDS智能導向系統,完成海外作業,刷新了最高單趟鉆進尺、最高日進尺、最大平均機械鉆速三項紀錄。東方物探聚焦油田發展目標,依靠技術創新,充分發揮處理解釋一體化優勢,實現準噶爾盆地南緣9000米埋深構造精準落實。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7寸高溫高壓抗硫可回收完井封隔器現場試驗取得成功、抗二氧化碳腐蝕水泥漿體系在四川盆地首口CCUS-EGR井成功應用。
強化風險管控,高度重視安全環保工作。中油技服組織各成員企業抓好季節轉換、生產啟動時期井控安全環保管理,狠抓復工復產安全風險防控,組建復工自查隊伍1186支、開展升級管理作業685項。加強工廠化作業區域多專業、多工種交叉作業的屬地安全管理,強化自然災害防范,確保新春上產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展開。西部鉆探堅持重點井“一井一工程一領導”管理,嚴格落實責任人和井控監督包井制度,做到重點井駐井、區域井巡查全覆蓋。渤海鉆探將安全管理重心下沉到基層,以“四講兩查一考試”工作為抓手,講到現場、查到細微、考到關鍵,以安全管理全覆蓋解決生產本質性問題。(張桂生、楊倩、李曄璇、全攀峰、毛凱、金藝、馬宏旭、高重陽、謝雨稼共同采寫)
標簽:
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