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永年區緊固件產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:全年產量達710萬噸,產值突破500億元,同比增長19%;1至11月外貿出口額達18.25億元,同比增長19%。
作為全國最大的緊固件生產基地,永年區以“綠色轉型、創新驅動、開放合作”為主線,推動產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國際化邁進。這顆“小螺絲”不僅支撐起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梁,更在全球市場上擦亮了“中國制造”的金字招牌。
就新的一年加快緊固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,永年區委書記馬洪廣信心滿滿:“2025年,我們將以飛地經濟產業園建設為抓手,探索‘政府引導+企業開發+市場化運作’新機制,加速產城融合,全面構筑緊固件產業再次躍升的戰略支點。
向“新”而行
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蝶變
永年區以“含綠量”提升產業底色,率先探索綠色制造新模式。走進永年區恒創環保科技高端緊固件產業園,可視化大屏正實時監控廢水處理、污染物排放等環保數據。園區整合了全區4個大型表面處理中心和580家相關企業,引入全自動化生產線和分質廢水處理系統,實現清潔生產。“過去表面處理是污染重災區,如今廢水達標排放,生產效率也提升了近30%。”園區負責人溫佳騰介紹。
永年區以“科技力”增強產業韌性,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,加速推動緊固件高品質發展,著力推動緊固件行業產品迭代升級。依托河北工程大學等院校,該區搭建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,攻克鋅鋁共滲、鈦鉻氮化物鍍膜等30項關鍵技術,推動企業新增發明專利137項,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3家、高新技術企業98家。
在喜力德公司生產車間內,300臺智能冷鐓機高效運轉,工人僅需監控參數。“我們的鉆尾絲銷售額占國內市場的40%,暢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。”總經理白雪凱表示。
近年來,通過引進高端項目、建設智能工廠,永年區中高端產品占比躍升至80%,產品平均利潤翻番,最高達每噸1000元。
“飛地”添翼
產城融合打造躍升戰略支點
“飛地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,既緩解土地壓力,又促進產業鏈協同。”永年“飛地經濟”產業園負責人李帥平表示。
針對企業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土地、資金等問題,為延伸拓展永年緊固件產業發展空間,擴大產業用地規模,2024年9月,永年“飛地經濟”產業園在叢臺區破土動工,規劃總面積1.8萬畝,總投資20億元。園區聚焦“綠色、智能、共享”,打造生產制造區、共享物流中心等“一區三中心”,推行原材料供應、研發設計等七大共享模式,首批入駐高端風電錨固件、光伏支架共享工廠等6個項目。
同時,永年區將面積3.6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東區作為“緊固件轉型升級承載區”,強力推進東區小散廠攤拆遷,新引進的24個緊固件項目,占地2000余畝,總投資85億元,規劃建設了國峰、睿澤、興洺產業園等3個微創園項目,完善了標準化工業廠房以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,用于承接退城入園的緊固件企業。
揚帆出海
會展外貿拓展全球版圖
“我們的產品現已應用于大興國際機場和比亞迪芯片工廠,未來更要走向世界!”河北固耐安總經理馬春霞信心十足。2024年,企業通過德國科隆展斬獲超1億美元訂單,成為永年外貿“排頭兵”。2024年,永年區先后組織270家外貿企業參加12場境內外展會,意向訂單金額超1.3億美元,外貿實績企業數量領跑全市。
為擴大國際影響力,2024年10月,首屆中國·永年緊固件國際采購大會成功舉辦,吸引26國采購商參會,簽約訂單3226萬元,意向金額1.9億元。同時,全區布局9個海外倉,2024年1至11月出口額增長19%,高端產品覆蓋高鐵、航天等領域。“永年緊固件已出口至163個國家和地區,未來目標是打造全球集散中心。”永年區進出口商會會長楊竹強表示。
從“北方螺絲城”到“世界緊固件之都”,永年區正以科技創新之筆、開放合作之姿,持續實施緊固件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,從根本上提升綠色化、智能化水平,加快發展緊固件行業新質生產力,書寫緊固件行業由“中國制造”向“中國智造”躍遷的永年篇章。
標簽:
相關資訊